词语 | 科举制 |
相似词 | 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1] ,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2]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3-5]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6-7]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6] [8] 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9-10]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11]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12] (概述图出处:新华网[13] ) 科举制的相似词 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取士 选官制度 察举制 八股取士 科举考试 九品中正制 官员选拔 取仕 选拔官吏 科举 废除科举 察举制度 选官 开科取士 人才选拔制度 取士 中国科举制度 九品中正 文官制度 选拔人才 考试制度 门阀制度 进士科 古代科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 选士制度 官吏选拔 中央集权制度 相关查询 科举作弊 科举会试 科举任务 科举仕宦 科举乡试 科举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功名 科举匾额博物馆 |
随便看 |
汉语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词典收录了471290条汉字相似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词语用法辨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